从踏入医院,走进临床的那一天算起,我已经在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过了无数的生离死别,一个接一个,一群又一群,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游走,在生存与死亡间挣扎。曾经,怀揣着拯救世界,拯救生命的宏图大志迈进这个被称为白衣天使的行列,信心十足。殊不知,短短的时间,那些被疾病吞噬的躯体,被病魔蹂躏的生命,一次又一次从手中滑落,如流沙,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却两手空空。有时候,会羞愧,面对那些充满渴求的目光,泪水溢满的双眼;有时候,会心酸,面对那些不被理解的断言,充满恶意的言辞;有时候,会感性,面对昔日友善的笑容,此时苍白的面庞。
即使病房的呼叫铃此起彼伏,脚不沾地的奔跑,面对偶尔不被理解的呵斥与责怪,还得压制住内心的委屈,解释加道歉。医院是一个大熔炉,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如它这般海纳,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贫穷富有,高官布衣.......可以涵盖世界上每一种角色,上演任何一种剧情。很幸运,在医患矛盾尖锐的时候,还有一些明智之士,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解析每一种怨恨与冲突,不偏袒,不遮掩。处于风口浪尖的团体,不得不思考,每一种事件的深层次原因,从社会到组织机构。想起了“共同富裕”和“医疗改革”以及“公平享有”,或许,处于市井的我们,充满了狭隘,仅存的一点希冀,希望本该有的和谐不要被扭曲和和谐。很幸运,绝大部位的工作能够得到支持和理解,这样,即使会很累很累,也会觉得很开心,至少,自己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友善的微笑和理解的言行中度过的。
第一次看见冰冷的躯体,看见医护人员娴熟的展开抢救,居然那么淡定,不害怕,也没有情绪波动,就像看见秋叶落下一般的自然祥静。第二次看见被拆除所有监护仪器的生命,看见家属捶胸顿足,我以为我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可以表现的很好。但是,当我看见那个如自己一般大小的年轻小伙子一次又一次地痛哭,最终还是逃离了现场。这是近两年来仅有的两次,一次在实习之初,一次在实习即将结束之际。有时候,很想参与一次抢救,因为我担心以后自己独自面对每一种急救之时的应对,但是,我也祈祷自己不要去遇见,这样是不是就少去一次离别,至少是不被我看见的离别。最震撼的一次,是那位痛失妻子的中年男子在离院的时候坚持让家属搀扶着到护士站给我们鞠躬言谢,谢谢我们的照顾和竭力抢救,那份理解不得不让我心中充满了暖意以及对职业的认可。最心痛的一次,是那一群被雇佣的医闹者,将道路堵塞,将横幅高举,将喇叭调高,那时候,猛然意识到,所谓的医患矛盾和医闹离自己那么近。最寒心的事儿,媒体上越来越多关于医生、护士被伤害的时间被报道,越来越多关于医护人员自卫的措施被采用,我们听见了评判,也听见了不公正的言论,我在想,什么时候,医护人员也能够像患者和家属一样被社会保护?最暖心的一幕,那位消瘦的老奶奶执意不要儿女照顾老伴,自己一刻不离的守在医院,她熟悉每一位医生、护士,熟悉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在老爷爷安详离世的时候,并没有悲伤,反倒安慰儿女接受这种自然法则,原来,爱可以很简单,在每一份坚守和陪伴。
前不久,在门诊就诊,当我拿着病历本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担心,即使自己内心清楚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在检查室外等候的时间是那么漫长、那么煎熬。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群,听着他们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种种议论,不得不感慨,活着,是那么幸运,健康,是巨大财富。遇见不少同龄人,做着各种检查,进行各种治疗,本该蓬勃向上的青春,却抵不住疾病的蚕食,难以想象,那般折磨和心痛,而我们能做的,少之又少,除了尽心尽力。每当那个时候,除了祈祷和祝福,还有感恩,感谢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躯体,即使不聪明、不美丽,但是却能够自由的奔跑,任性的欢笑,看见初阳,目睹夕阳。
越来越多的经历,清洗着我们的大脑,也越来越真切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生命,无法抗拒疾病,无法阻止意外,我们能够做的,或许就是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生命。( 乳腺一 伍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