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随笔 > 正文

敬爱的孙维纲老师,一路走好!

发布日期:2015-04-22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2015年4月21日零时30分,备受我们尊敬的孙维纲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二岁。

    孙老师的离去让所有爱戴他的人悲痛万分!

    孙维纲老师1933年出生于上海市,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1960年到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参与组建附属医院病理科,历任讲师、副教授、主任医师,1971年任当时病理科负责人,1984年任华西病理教研室主任,孙老师在华西工作30余年,为华西病理科医、教、研方面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是华西病理尸体解剖方面的泰斗级人物,在病理专业,尤其在妇产科病理上有极高的造诣,为享誉全国的妇产科病理学专家。1988年调至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任病理科主任,呕心沥血,着力于培养年轻人才,为四川省肿瘤医院建设及发展倾注一身的心血。1993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先后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理事,成都市医学会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妇产科委员会委员,《实用妇产科》、《肿瘤防治》、《四川医学》等杂志编委。

    孙维纲老师,是四川医学院(现华西医科大学)病理科创始人之一,工作兢兢业业,半个世纪如一日,为病理事业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为四川省肿瘤病理及抗癌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鉴于孙维纲老师的成就和贡献,2014年获得“四川省病理事业终身成就奖”。

    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不知疲惫,生活却是俭朴一生,上下班常年都是挤公交。在同事们的记忆中他也很少外出游玩,平时也没有更多的业余爱好,他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病理工作和学习上,病理工作几乎是他唯一的乐趣。孙老师在患病期间,不只一次回到科里看望我们,我们知道他是舍不得他的显微镜,舍不得他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工作岗位,也舍不得他这些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同事和正在成长的年轻人。即便到了最后,他躺在病床上已经有点神志模糊,病魔已经把他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情况下,但他仍然关心着科室的发展并对我们在他生病期间给予的关照表示感谢。孙老师!应该感谢的是我们,感谢您为了我们、为了科室、为了肿瘤病理事业做出的这一切。

    这些日子,每当忆起孙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语举止,常常让我们在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似乎还能听到他浑厚而和蔼的声音在给大家讲解病理切片;似乎还能看到他站在会诊室的黑板前,拿着粉笔为我们边写边讲他新查阅的文献知识;似乎他的那张办公桌上还依然放着那本破旧的却记录着很多病理知识的笔记本……这一切是多么让人温暖和熟悉,可我们再也享受不到孙老师给我们的帮助和关爱了……

    孙维纲老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他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那种在知识上精益求精,在培养年轻人是不遗余力、循循善诱,值得我们终生学习和发扬。为我院失去这样一位泰斗级老师,为他的家庭失去这样一位好丈夫、好父亲而惋惜。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自己的悲痛,并传承孙老师的精神,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以告慰孙老师在天之灵。

    孙老师临终前写下遗言:“空手来,空手去,自然的回归;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看着老师的遗言我们感慨万千!!!

   敬爱的孙老师,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思念,万语千言也叙不完您对我们的好,您老人家慈祥的面容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孙维纲老师,一路走好!

 

 

 

                  四川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2015年4月21日

 

 

上一条:春游蒲江

下一条:“家”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