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行眼中,我们医护工作者早已见惯了生离死别,早已麻木不仁。我也曾一度这样认为。以为自己已经见惯了各种疾病的患者,对他们,只要做好日常护理就够了,早已迷失了那份所谓的恻隐之心。可是,就在一次夜班中,我发现自己还没有麻木,因为还是会被感动,还是会全心去关心、鼓励患病的他们。
那天晚上,我上前夜,习惯接班后巡视一遍病房,当我走到病房尽头的24号病房时,看到的是不断呻吟、眼泪婆娑的病人×××,她带着哭腔说着自己有多难受,甚至不想活……。曾经,我们大家都觉着她很“娇气”,但此时看到她那样,心里突然酸酸的。眼前的病人真是不容易啊,要忍受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我轻轻地走上前去,握住她的双手,鼓励和安慰她的话再也不显得词穷。就在这一刻,我感觉到一股力量传递到我的手上。“不是为了我的小女儿,这么痛苦,我早就不想活了”,她哭着说。我也紧紧握着她的手告诉她:“为了你的女儿,你也要坚强,更何况,我们这么多医护人员都在关心着你,你一定要坚强……。”她含着泪微微笑着点着头,答应着我。此时,她握我的手更紧了。突然间有了久违的、被信任的感觉。
她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跟我聊啊聊啊。我知道她很爱她的小女儿,为了鼓励她,我一直跟她聊着她那可爱的小女儿,鼓励她要坚强,要配合治疗,她也连连点头。母爱是伟大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再苦也忍受下来了。就这样聊着,直到有事情了我才松开她的手离开,她不停地说着谢谢。夜班期间,我曾多次来看她,希望多给她些鼓励,让她感觉到温暖……我才知道,心理护理不只是说说而已。
经过这件事,我仿佛明白了许多!
患者生病了,住院了,来到一个陌生的、谁也不愿来的地方,有的有家属陪着,而有的则孤单一人。他们多么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重视,哪怕一句简单的嘘寒问暖,都会换来一句句真诚地“谢谢”!因为他们觉得还有人关心我,在意我,而不会觉得孤独。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多些与病人的“亲密接触”。这包含语言和肢体上的接触。对那些无家属陪伴的老人,主动和他们聊聊天,哪怕一句“您吃饭了吗?”也会让他觉得温暖。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跟他们握握手,拍拍肩,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举动,都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医护人员不是遥不可及,不是见惯不惊……
(泌尿病区 谢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