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随笔 > 正文

芦山救援经历

发布日期:2013-05-07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我院芦山地震医疗救援队护士   陈茜

 

    4月20日8:02,刚刚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匆匆过去的汶川大地震伤口尚未完全平复的四川人民,又遭受了第二次伤痛,芦山地震悄然而至。

    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信息中断----在接到地震的消息后,党和政府第一时间做出了进灾区、救灾区的决定,我所在的四川省肿瘤医院自然义无反顾的挺进了地震灾区的第一线。在地震后30分钟我院就派出了第一批救援队伍,非常可惜的是我并没有成为第一批救援队伍的人员,焦急的等待,终于在中午12点接到了出发的通知,我怀着复杂而沉重的心情登上了赶赴地震灾区的救援车。

    回家的心情烦闷而忐忑,芦山,我的家乡,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生在芦山,长在芦山的我,那里有着我至亲的亲人,我儿时的朋友以及过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一路行来由于地震原因交通瘫痪,急救车辆堵死在高河,无法前行,看着因道路堵塞而徒步翻山回家的老乡和这一路上呆坐在房屋外的人们,我的心情越发烦闷。与此同时,个人、企业、各个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和死神进行赛跑,这时我恨不得立即长上翅膀飞到芦山,越是靠近芦山我越是害怕,害怕见不到那熟悉的地方,见不到至亲的亲人,儿时的朋友……

     在路上我终于打通了家里的电话,得知家人都安然无恙,心中烦闷的心情略微放松。晚上10点,终于到达芦山,这还是我儿时记忆中的家乡吗?满目疮痍的道路,往日熟悉的房屋也已经成了废墟,到处都是一张张震惊、伤心的脸庞和武警官兵及各地志愿者们救援的身影。看到这些,我的眼眶里已经溢满了泪花,没有休息,立即投入了到救援工作中。自己的家?没有了家乡,没有了那些熟悉的面孔,没有了自己的亲人,家也不过就是一幢空房子,所以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一点都不能浪费,哪里还有平时温柔的姿态,哪里还有在家时的懒散,哪里有求救的声音我们就往哪里跑。没困难我们要顶上,有困难的话克服困难的也要上,总之脑海里只存留了一个词——救人。几次经过家时,我只简单叮嘱几句在路边搭棚居住的父母亲戚,就毅然跟随医疗队奔赴其他地方救援,五过家门而不入。

    天亮了,天又黑了,天又亮了,累了就到临时帐篷里休息一下,渴了饿了就着矿泉水吃点面包,医院里几乎堆满了人,病房里、过道上都是人,每天都有人送进来,每天也有人出去,有些人幸运的救了过来,但是有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那里面有着一张张我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面孔。每天都在眼泪和笑容里度过。不过幸运的是大多数人都已经获救了,看到这些我烦闷的心里滋生出了那么一丝丝的幸福感,每个人在每个阶段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幸福既是心灵的快乐,也是思想愉悦的感受,是对生活的一种微妙理解,也是人们对永恒的追求,更是征服厄运战胜挫折后的一种感悟。是看到这么多人获救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感觉。

    县城里的救助力量够了,我们就向深山进发,因为那里还有人等着我们去救助。大川镇小河村的山区里有一位村民地震时右腿骨折,无法自行下山。救护车过不去,我们只能背着急救物资徒步进山。为他做过简单的急救处理后再转送至医院做后续治疗,山路崎岖狭窄,担架不好行走,就把他从山上背下来。虽然辛苦,但我们却觉得很满足。远的,独立的、受灾严重的我们想办法进去把人救出来,近的、密集的、受灾相对轻的我们就在固定的地方搭建医疗帐篷进行义诊。

    可是始终有人就这样的离去,看着为自己亲人痛苦的人们我们的眼中也泛起了泪花。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的离去了,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去,不仅仅是自己要活下去,还要将逝去的亲人那一份一起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我们和病人一起哭、一起笑,感受他们的悲伤,也感受他们的快乐。

    医者救人救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大川镇小河村的一位村民在外打工几年后回家办了一个养鸡场。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禽流感,让他压力大增,心情抑郁。现在,又发生地震,双重打击让他精神恍惚,产生幻听。救援小组多次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安慰他,帮他从塑对生活的信心。终于病情有所好转,病人的心情和精神状况也有很大的改善。

     终于我们不得不离开芦山,换一批生力军来继续为重建芦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临走时,家乡人送来一面写有“天使之骄”四个大字的锦旗,虽然只是一副锦旗,但是这却是对我们最高的赞誉,也是我们心中一直坚持的那份信念的肯定。祝福你们,坚强、勇敢、勤劳的雅安人民,请抬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始终坚信,众志成城,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勇于牺牲的抗震救灾精神将激励着我们雅安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当灾难再次降临时,我们要学着坚强的去面对,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想到的是应该互帮互助、用彼此的祝福和双手为那些受灾的人民撑起一片天,虽然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到前线去为你们做些什么,但我们也会在每一个地方为你们加油、祈祷坚强的走出伤痛,迎接美好的明天,在全国人民的紧急支援下,赢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2013年5月4日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