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 14日,一位46岁的龚先生在妻子的陪同下来到了神经颅脑外科,入院告知、入院评估、医学检查、方案制定、术前谈话……等诊疗流程有序进行,整个过程让医护人员感受到了患者积极乐观的就医态度,良好的就医依从性和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统。可曾知道,龚先生已经在抗癌路上勇敢前行11年了,先后入住了华西医院进行2次手术并接受2周期的化疗,术后出现左侧面瘫,2010年在我院接受放疗。本次因“腮腺癌二次术后8年,放化疗后7年”患者出现左面部肿胀,行五官MRI平扫+增强提示:术后区域出现边界不清且不均强化信号团块影,左咬肌外侧小班片类结节,活检结果为腺癌而入住我科。术前经我院多学科联合会诊讨论后,拟定了手术方案:全麻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左腮腺区肿瘤切除术+游离皮瓣修复术,由头颈外科中心李超主任医师和神经颅脑吕杨成副主任医师同时进行;护理组成立了个案专项护理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皮肤准备、病情观察、皮瓣护理、体位管理等,事无巨细。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6月21日按照术前精心设计的手术方案,手术历经7小时,顺利完成了侧颅底肿瘤扩大切除术+左腮腺区肿瘤切除术+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术,手术当天入住ICU。
6月22日11:30,龚先生从ICU转回病房了,鉴于该科医护人员对皮瓣的观察与处理经验不足的现状,护士长再次就“皮瓣的观察与处理”进行全科培训,作为目前正在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我,字字句句铭记在心。因为,按照一周前排好的值班表,今天我将迎来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夜班……
也许是上天有意要考验我吧,在我值夜班的当天仅迎来了科室最繁忙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高难度手术,游离大腿外侧皮瓣,保留穿支血管与颞浅动、静脉行微血管吻合成功的皮瓣移植患者,记得护士长特地交代过,对于一个依从性如此好的患者和家属,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收获一个好的医疗结局。当天我们科室的很多老师都在担心这种情况下我一个人能不能把这个夜班上下来,晚上的时候甚至还给远在宜宾开会的护士长打电话报告,看是否要换人或者再安排一个有经验的护士和我一起上班。其实在接通护士长电话之前,我内心也很纠结,我也不确定自己能否胜任此次工作,既想单独一个人坚持下来,又害怕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无法完成工作。当听到电话那头护士长亲切又铿锵的声音 “有没有信心一个人把这个夜班上下来?!”的时候,我仅没有丝毫犹豫的给了肯定回答!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护士长给了我这么大的信任和支持,因为如果我在工作中出现任何的差池,肯定会给我们护士长带来很大的麻烦。有了护士长的鼓励和病房各位老师的知识经验传授,我告诉自己,这个夜班我不仅要上,还要上好!
在和前夜老师交接完之后就按照后夜流程开始了工作,当班的护理工作重点就是23床的龚先生。遵照医嘱,每两小时要观察一次皮瓣,但我几乎还是每小时就去观察一次,戴着手套认真评估皮瓣的颜色、温度、弹性等,因为担心没有及时发现皮瓣血管危象而导致皮瓣坏死。很幸运,该患者在我班平安的度过。在严密观察该患者的同时,还协助其他几个压疮高危患者翻身,对其他一级护理病人进行巡视监测生命体征及书写护理记录,还要完成q6h的输液治疗等。虽然忙碌,但工作还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知不觉时间就已经到了凌晨五点,上帮夜的段老师也到岗了。其实在我上夜班之前,段老师也是操碎了心,给我叮嘱了很多注意事项。她走到护士站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怎么样,一切还顺利吗?”当听到我说一切安好时,她松了一口气,第一时间给护士长用短信报了一声平安。在那个时候我忽然觉得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意识到自己真的成长起来了!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验。因为白天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保驾护航,夜班只有自己,有什么困难都只能自己解决,但我相信只有这样的磨练,我才会成长,才会进步,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
接下来神经颅脑外科医疗团队、个案专项护理小组、患者和家属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抗癌故事。
2017年7月11日一大早,龚先生携妻子、儿子满怀感激地给科室送了两面锦旗,一面“妙手移花勇闯医学禁区,丹心竭力敢救患者水火”,另一面“视病人如亲人”,让我深深体现了医疗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愿自己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守护每一位患者!
指导老师:田仁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