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后疫情时代,为促进我省肿瘤影像学科建设的发展,加强肿瘤影像学术交流,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承办、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承办,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专题学术会议暨肿瘤影像新技术应用培训班”于2020年7月4日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国际学术中心学术厅顺利召开。本次培训邀请了广州、上海及四川的影像学专家、放射治疗、人工智能专家与广大医学同仁共同进行关于影像新技术应用的研讨交流
此次大会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国辉教授主持中拉开帷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彬教授、联影集团联席总裁夏风华、四川省肿瘤医院冯梅副院长依次为大会致辞。宋彬教授浅谈了基层医院如何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医院的合作,通过专题讲座、继续教育项目及科技下乡等方式推动四川省肿瘤影像诊疗技术的进步。夏风华先生简单介绍联影集团影像设备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代表联影集团祝贺本次大会取到圆满成功。冯梅副院长简短介绍我院与其它基层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医院的现况,肯定了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的继续教育等推广工作,并预祝大会成功举办。四川省肿瘤医院吴建林副院长、科技部万绍平部长同夏风华先生、谭国陞先生一起参与了“四川省肿瘤基层影像放疗云学院”揭牌仪式。

图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彬教授为大会致辞

图2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夏风华为大会致辞

图3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冯梅副院长为大会致辞

图4“四川省肿瘤基层影像放疗云学院”授牌仪式

图5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传淼教授
揭牌仪式后,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伍兵教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蒲红教授主持并开展专题讲座。首先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传淼教授分享了《肝癌SWI临床与科研新进展》,首先将解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的特征及其后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讲解,接着结合病例从技术基础、临床应用及科研价值方面的分析了SWI的特点与优势。着重强调SWI对于显示肝硬化结节、肝癌假包膜、马赛克征、血管侵犯、瘤内出血较为敏感,它对于现实血流变化较的优势;同时分析了SWI有效地、准确地预测肝癌预后因素的重要临床意义。

图6 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任静教授
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任静教授讲解了《放射性脑损伤的MRI特征探讨》。基于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的背景下,介绍了放射性脑损伤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分级及其影像学特点,并通过结合丰富的影像病例,多角度综合分析放射性脑损伤动态过程中的影像特征变化及其病理基础,需结合临床治疗、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综合分析不同时期的影像特征变化,最后探讨放射性脑损伤的形成机制,从基础层面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这类患者脑损伤原理的认识。

图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刘新教授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刘新教授带来了《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他首先介绍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接着讲解了压缩感知成像基本原理,分享了这种技术在头颈-体血管壁成像、心脏实时电影成像、自由呼吸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等临床实践中的优势,最后简单介绍了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拓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磁共振快速成像、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快速成像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图8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宁刚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宁刚教授分享了《卵巢肿瘤影像评估新进展》,首先简短介绍国内外卵巢癌的流行病学及其今年组织学类型分类,并结合临床和影像病理病例展示常见卵巢肿瘤类型及发病率,着重讲解了浆液性腺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粘液性腺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另外补充了卵巢癌的不同组织器官的转移特点。进一步从分子影像学、影像组学方面对预后进行定量分子。结合不同卵巢癌分期标准指导了规范化的影像检查及书写。

图9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真林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真林教授分享了《脑肿瘤MRI多模态成像技术》,李真林教授分别从MRI多模态的定义、特点、价值作了阐述,首先从临床实践问题出发,结合临床影像图像讲解了MRI多种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着重介绍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灌注成像、波谱成像的不同原理及特点,最后分析了不同MRI成像技术显示脑肿瘤影像特征的临床价值,通过精准成像、综合判断,体现出MRI多模态对脑肿瘤术前、术后、疗效全面评价的临床意义。

图10讨论:基层医疗、放疗云平台建设的探讨
本次会议中邀请到成都锦江大观医院院长冉崇福、西藏康城肿瘤医院院长多杰太、乐山市中区肿瘤医院何进伟副院长以及四川省肿瘤医院李涛教授、王卫东教授、郭鹏教授、程川东主任共同探讨如何建议基层医疗、放射云平台,围绕“借助放疗云平台如何实现常态化、标准化合作”、“如何有效推动医联体间远程医疗建设”进行探讨,精彩绝伦的讨论将会议推向高潮。讨论中强调各个医联体筹备建设中应关注信息技术、设备配置、专业人员培训,云平台上技术、管理、内容标准化是前提,常态化的扎实诊疗技术、控制质量标准、相互更深层次合作与共享是关键。此次探讨虽只是远程医疗建设的开始,但相信未来云平台的成功搭建,会让更多普通老百姓享受更多高端、精准的医疗服务。

图11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李涛教授
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李涛教授介绍了《肿瘤精准放疗的图像引导策略》,他从肿瘤精准放疗概述着手,并更深层次讲解了肿瘤精准放疗图像引导的发展及其策略。结合目前中国恶性肿瘤的防治形势,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如何通过精准放疗提高放疗疗效、减轻损伤,并就实施精准放疗对于精准图像引导的需求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最后从图像引导方式的选择、多模态图像融合引导、图像引导的频率等方面分析肿瘤精准放疗图像引导的策略选择。

图12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卫东教授
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卫东教授带来了《基于影像分析的肿瘤脑病研究》,他结合临床实例,从基础分子层面讲解了抗癌治疗中如何影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多维度分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结合国内外及自己团队的研究结果,论证了神经系统与癌症疗法之间相互影响,阐述了神经系统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癌症疗法反过来也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另外,电子科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王首龙主管技师、杜明颖博士、陈晓丽博士、李学明博士、青浩渺博士、罗红兵副主任医师也结合自己团队研究成果依次进行分享。王首龙主管技师分享了《CT-SIM的扫描流程及质控规范》,从扫描前准备、CT扫描、图像传输、完成检查注意事项等六个方面阐述扫描流程,进一步分析传统CT-SIM质控项目的不足。杜明颖博士带来了《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脑功能改变》,由临床特点到分子层面分析了放化疗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及此类患者认知相关脑区及脑网络功能和结构的改变。陈晓丽博士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讲解了《直肠癌MR术前分期及治疗后TRG分级》,从直肠分期在临床诊治中作用着手,通过比较DISTANCE分期及TRG分级异同,总结了规范性直肠癌结构化报告的书写,也强调了直肠癌患者规范性扫描对精准诊断的重要性。李学明博士分析了《多模态心脏磁共振检查在肿瘤患者的临床应用》,强调了CMR(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临床应用能力及检查优势,应用在肿瘤患者中能较好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组织特性的显示有助于判断预后和危险分级,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调整,有效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青浩渺博士总结了《低剂量螺旋CT中计算机辅助诊断应用及结节管理》,从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对早期肺癌筛查现状、肺小结节管理与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了医师联合AI进行结节规范化诊断与管理的可行性及优势。罗红兵副主任医师分享了《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研究热点探讨》,从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诊断研究、影像组学与乳腺癌个性化预后预测、影像组学与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结果解读,探讨了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断、精准诊断、个性化预后预测和治疗疗效评价。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省内外的知名影像专家授课,广大参会医学同仁通过丰富临床病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多学科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学习了更规范、精准的影像信息及临床诊治策略。同时在四川省抗癌协会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也进一步推动了我省基层医疗、影像放疗云平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