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两位家属携带锦旗,来到胃肠外科中心一病区医生办公室。“感谢你们精湛的医术和细致的护理,在疫情期间给我父亲带来了新生。”感谢的话语不能完全表达病家的感激,一面锦旗也不足以抒发家属的心意。这其中,又有一段怎样的医患故事呢?

曹大叔今年4月底来到我院胃肠外科中心一病区郑阳春主任医师门诊就医。此前数月,他饱受便血、肛门坠胀的困扰,但是碍于工作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系,一直到症状难以忍受才开始寻医问诊。4月中旬,曹大叔在外院确诊直肠癌,但因肿瘤位置较低,且骨盆偏狭窄,多家医院告知其保肛难度大、有永久性造口风险,这使得曹大叔求医之心愈发忐忑,迟迟拿不定主意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最终,曹大叔及家人经多方询问,最终选择了我院胃肠外科中心的郑阳春教授,进行最后的尝试。
曹大叔入院后,郑阳春教授团队安排了详尽的检查和评估。通过盆腔高清扫描的检查结果,郑阳春教授判断患者的局部肿瘤符合直接手术治疗条件,不需要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肿瘤位置虽然偏低,但距离肛管仍有充足距离,可以满足超低位保肛的要求,必要时可以选择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 Resection,ISR)完成保肛手术。手术前,郑阳春教授团队向曹大叔和他的家属耐心细致地交待了病情、手术方案选择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充分沟通的同时做好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建设,打消了曹大叔的顾虑。
在手术室麻醉和护理团队的配合下,曹大叔顺利接受了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手术。通过充分游离肠管、保留左结肠动脉及裸化肠管等措施,肠管的吻合操作得以顺利完成。郑阳春教授经过回顾曹大叔基础状况、评估吻合口处张力及近端肠管血供等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后,认为吻合口瘘的风险相对较低,经过与家属的充分沟通后,家属最终选择不行预防性造瘘这一手术方案。
手术后,郑阳春教授团队根据曹大叔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血检指标,个体化的制定术后康复期营养支持及补液方案,在保证患者术后安全康复的前提下,实践快速康复治疗原则,在护理团队配合下,鼓励曹大叔积极锻炼肺功能、早期下床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适时恢复肠内营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虽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阴霾,但在医护患的共同努力下,曹大叔最终顺利康复,术后七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向医护表示,自己状态很好,希望能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出院之际,患者家属以赠送锦旗的方式表达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