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川肿药学论坛系列报道——主论坛篇)
7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川肿药学论坛暨第二次肿瘤临床药学学术会议,暨健康报“合理用药·中国行动”之肿瘤精准用药研讨会-成都站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健康报社的大力支持,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四川省肿瘤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承办。
秉承“精准实践、科研创新”的主题精神,会议特设一个主论坛、七个分论坛及六期川肿药学云论坛,同时召开了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委员会议、《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首届青苗委员会四区委员会议、《肿瘤预防与治疗》药学专刊定稿会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中文版杂志启动。本届论坛恰逢建党百年华诞,意义重大,是一次“悟思想、开新局”的深刻实践,是一场肿瘤药学的学术盛宴。

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 肖洪涛主任主持开幕式
肿瘤药学盛会隆重开幕
7月17日开幕式上,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肖洪涛主任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到场嘉宾。会议特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张文宝处长、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宋世贵副主任、健康报社行业发展事业部刘平安副主任、四川省肿瘤医院林桐榆院长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路顺副院长作开幕致辞。


四川省肿瘤医院 路顺副院长致辞
路顺副院长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和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药学学科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希望能通过此次的会议,进一步提高我省在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全省肿瘤患者治疗的质量,促进全省肿瘤药学学科的建设和全面的发展。


四川省肿瘤医院 林桐榆院长致辞
林桐榆院长提到肿瘤精准治疗中多学科参与的重要性,其中非常需要药学团队对肿瘤精准用药的技术支撑,希望药学同仁团结起来,共同为肿瘤精准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健康报社行业发展事业部 刘平安副主任致辞
刘平安副主任希望川肿药学大会在推动四川省肿瘤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也为全国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医疗做出榜样和表率。同时,衷心希望“合理用药·中国行动”平台能够和川肿药学大会携起手来,深化合作,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宋世贵副主任致辞
宋世贵副主任表示,四川省近年来在肿瘤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四川省肿瘤医院作为我省癌症防治中心和健康四川癌症防治专项行动的牵头单位,希望以此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情况,积极推动大会的成果有效转化,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作用,为促进四川癌症防治和肿瘤精准用药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 张文宝处长致辞
张文宝处长希望大家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及《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指标(2021年版)》积极领会学习,应用实践。同时提到,药师在规范肿瘤用药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希望大家借助本次大会积极交流,携手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精细化管理。
肖洪涛主任代表大会组委对所有参会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并宣布第二届川肿药学论坛正式开幕。
主论坛
肿瘤精准用药 药师大有可为
主论坛以“肿瘤精准用药”为主题,分别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童荣生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李国辉主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药学部黄红兵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卞晓岚主任、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社单爱莲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药学部张洁副主任、四川省肿瘤医院医务部周进部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徐珽主任、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学术指导蒋刚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张毕奎主任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陈孝主任等11位专家主持。



主论坛共邀请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副院长、中日友好医院张相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玉书记、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欧阳亮教授、新英格兰大学孙树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良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委孙洲亮副书记、肯塔基大学Jill M. Kolesar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张晓坚主任及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肖洪涛主任等11位专家学者做精彩的专题报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缪丽燕副院长做专题报告
题目:《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医院药学发展策略思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副院长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医院药学发展策略思考”为题作报告,她指出,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新要求,以高质量为目标,应通过三个转变(发展模式:粗放扩张到质量效益型;管理方式:粗放管理型到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硬件建设到人才技术建设)实现三个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药学人员待遇),并详细讲述了具体的转变方式。希望最终以临床为导向,以企业为导向,以新制剂研发为导向,提升科研的转化,提升学科的发展,实现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


中日友好医院 张相林教授做专题报告
题目:《贝伐珠单抗TDM的药学工作开展》
中日友好医院张相林教授以“贝伐珠单抗TDM的药学工作开展”为题,详细讲解了TDM指征与技术准备,他提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有别于小分子化合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PK/PD个体差异大,给治疗带来诸多挑战,我们药师参与临床团队的作用要从技术上凸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 张玉书记做专题报告
题目:《精准药学助力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张玉书记提到,药物研发应以患者需求为合理,价值为导向,未来趋势应该是基于新技术发展和全新靶点发现。另外,他通过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成本-效果分析及检测CYP2C19突变指导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用药两个例子,说明充分利用精准药学技术,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欧阳亮教授做专题报告
题目:《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的小分子药物化学》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欧阳亮教授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总结展望等方面展开了报告,通过已有靶标的分子优化(Me-too)、基于新机制(耐药)的药物设计(Me-better,Best in class)、全新靶标药物的开发(First in class),助力于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治疗。


西新英格兰大学 孙树森教授做专题报告
题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药学监护》
西新英格兰大学孙树森教授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管理及药学监护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提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一系列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毒性有关。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正确诊断和管理可以影响患者的预后,并降低与这些事件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药师应当为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提供药学监护。


香港中文大学 陈良教授做专题报告
题目:《前列腺癌中孤儿核受体与雄激素依赖性或非依赖性生长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
陈良教授提到,前列腺癌是大陆和香港的重要男性癌症,大陆第6,香港第3,并具有一些独特特征:激素依耐性骨转移率高、前列腺癌锌减少、显著的有氧糖酵解。同时介绍了靶向雄激素受体通路,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和进展(激素依耐性到非激素依耐表型),CRPC进展的机制和途径,前列腺癌雄激素生物合成的前门和后门途径,核受体超家族雌激素相关受体等相关研究内容。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委 孙洲亮副书记做专题报告
题目:《抗肿瘤药物治疗药物监测探讨》
孙洲亮副书记从TDM概况,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抗肿瘤药物的最佳剂量的重要性,TDM在肿瘤药物的应用,存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展开讲述。他指出,肿瘤药物具有治疗窗窄、ADR发生率高的特点,在不同个体内PK特征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在治疗时常出现剂量不足导致疗效不佳或超剂量导致ADR严重的问题。先进的PK / PD模型化技术(群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理药代动力学),必将为抗肿瘤药物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的确定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 Jill M. Kolesar教授做专题报告
题目:《Recent Advances in Precision Oncology, Bench to Bedside》
美国肯塔基大学Jill M. Kolesar教授从诊断到医疗的精准医学展开讲述,集中围绕肺癌的精准治疗展开讨论。重点分享了体细胞突变用于肺癌的药物靶点。随后,又介绍了如何将精准医疗纳入常规护理的经验,并分享了马基癌症中心MTB辅助护理的一个STRN-ALK融合患者的案例。她指出,精准医疗正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结局,但在精准医疗发展滞后的地方,这种缺乏执行的情况导致了糟糕的结果,MTB是提高精准实施的有效策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 周颖副主任做专题报告
题目:《科学管理,全程服务,精准研究-后疫情时代抗肿瘤药物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周颖副主任围绕国家相关政策动态变化、肿瘤药物治疗科学管理模式、肿瘤患者药学服务工作模式及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转化模式展开。她提到,患者管理的优化需要多方合力、分工明确、及时反馈、配合高效,未来希望进一步将相关经验拓展到门诊及长期随访患者的管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张晓坚主任做专题报告
题目:《肿瘤专业临床药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张晓坚主任从政策指引、项目导向、肿瘤多学科会诊及临床药师培训四个方面进行讲解。他提到,肿瘤慢病患者增多,抗肿瘤药物增多,抗肿瘤治疗方案增多,规范性文件增多,使得肿瘤专业临床药师需求增多。郑大一院承担了中华医学会以及紧缺人才的培训,其中就包括了肿瘤专业,他们与每位毕业的学员建立了持续的联系,同时积极探索对肿瘤专业临床药师的培训模式的创新。


四川省肿瘤医院临床药学部 肖洪涛主任作专题报告
题目:《基于伊马替尼精准治疗GIST临床实践及敏感性代谢物的研究》
肖洪涛主任首先对四川省肿瘤医院以及川肿药学平台进行了介绍,临床药学部依托4个平台,规划了5个专业发展方向。分享了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IST)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TDM及SNP的个体化治疗研究(FLC/UPLC-MS/MS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IM敏感性代谢物研究分别进行了讲解,最后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随后,大会主席肖洪涛主任对主会场的精彩报告作了简要总结,并对致辞嘉宾、讲者及主持专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7月17-18日,七个分论坛及六期云论坛围绕肿瘤药学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肿瘤循证药学、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肿瘤中西医结合防治、互联网+药学信息技术创新、临床药师教学交流、青年药师药学实践等热点问题持续展开,精彩纷呈。


主论坛会议现场


主论坛现场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为期3天,共邀请了国内外近200位专家学者授课参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共400余名医药同道参会,主论坛线上观看达20.60万人次,各分论坛线上观看共计41.44万人次,引起线上线下参会代表的热烈反响。本次会议围绕“精准实践·科研创新”展开热烈讨论,传递了抗肿瘤治疗、临床应用管理及科研前沿讯息,为今后的肿瘤药学服务工作提供思路参考,为肿瘤药学精准服务与肿瘤规范化治疗带来积极的影响,将进一步推动肿瘤药学高质量发展,指引肿瘤药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