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开幕式
2021年10月9日-1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办,四川省医学会、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共同承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共同协办的2021中华肿瘤大会在成都召开。
中华肿瘤大会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科顶级学术会议。本次大会主题为“领航中华肿瘤防治、践行健康中国行动”,邀请了5位院士以及数百位全国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影像、免疫治疗等各领域肿瘤学界名家齐聚论道。大会开办了院士名家讲坛,并设置了肺癌、胃癌、鼻咽癌等18个分会场,旨在聚焦肿瘤的前沿进展,综合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述,开展横向学科跟尖端方向探索,大力推广多学科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助推健康中国行动。
10月9日上午,院士名家讲坛第一环节由唐金海教授、南克俊教授担任主持。首先,郝希山院士就《肿瘤精准防控》做专题报告,指出癌症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防控形势严峻,并聚焦乳腺癌的防治探索、防控诊疗体系建设及精准防治新模式-MTB模式进行详细的报告。第二环节由王振宁教授、魏少忠教授主持,随后,樊嘉院士就《肝癌外科治疗技术及策略进展》专题进行讲授,回顾了目前肝癌治疗挑战、肝癌相关新型分子标记物及干预策略,并提出肝癌精准诊断方向、微创手术、肝移植及中国特色规范化治疗策略。第三环节由高明教授、戎铁华教授担任主持,林东昕院士针对《人体形态正常之组织的体细胞突变研究》主题进行讲授,指出正常老年人的主要器官广泛存在体细胞突变的累积和突变克隆的扩展,并存在显著的个体和器官间差异,内源性因素是正常老年人体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态正常组织也存在许多癌细胞中常见的突变,尤其是 “癌驱动突变”,但体细胞突变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目前未知,需进一步探索。第四环节由史颖弘教授、宋天强教授主持,由顾晋教授、徐惠绵教授分别就《联合骶骨切除治疗复发直肠癌》及《胃癌精准外科治疗若干问题》专题进行介绍。宋尔卫院士就《肿瘤生态学说与免疫治疗》专题进行阐述,强调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机制。聚焦上述相关专题,关泉林教授、崔书中教授、沈赞教授、刘奇伦教授分别进行了点评及讨论。
院士名家讲坛结束后,紧接着举行的肝癌疾病进展论坛由李涛教授就晚期肝癌患者一线治疗相关新进展进行报告,随后的健康中国行动助力肿瘤患者长期生存论坛由廖洪教授报告中外肿瘤5年生存率对比,并作相关思考与展望。
10月10日上午的院士名家讲坛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由朱军教授、吴永忠教授主持。首先,于金明院士以《精准肿瘤学新实》为主题,回顾了肿瘤治疗模式的发展变化历程及未来精准肿瘤治疗学科发展方向,他指出,未来精准治疗应该强调设计更具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二环节由卢冰教授、卢泰祥教授担任主持,郎锦义教授回顾了放射治疗百年发展历程,他指出,放疗诞生于医工交叉、成长于医工交叉,未来也必将走向医工信融合,AI+影像是未来放疗发展的新征程。傅剑华教授则首次汇报了一项关于术前放化疗并手术与单纯手术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该结果提示,术前CRT可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OS、DFS,CRT主减少了2年内的复发转移风险,同时发现手术质量对食管鳞癌的复发转移至关重要。第三环节由卢铀教授、张明智教授主持,周剑峰教授针对《T/NK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他指出,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长期停滞,CHOP样方案治疗的局限性以及以维布妥昔单抗为代表的新型ADC药物为CD30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所带来的治疗突破与生存获益,并提出,未来CD7阳性T细胞淋巴瘤可能从供者来源CD7 CAR-T免疫细胞治疗中获益。孙颖教授分享了《鼻咽癌的诊疗进展》专题,该专题涵盖内容丰富,包括遗传、EB病毒及环境共同作用影响鼻咽癌的发生发展,鼻咽癌疫苗的研发进展,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诱导化疗后再续贯放疗是降低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的关键。第四环节由徐莹莹教授、滕理送教授主持。首先由吴炅教授带来乳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展望,他指出,乳腺癌外科治疗决策需多学科协助制定优化治疗方案,目前,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全乳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豁免在部分乳腺癌中已实现,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带去更优质的生活质量。紧接着,王树森教授解读了乳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数据,完成局部及(新)辅助化疗的胚系BRCA1/2突变的高危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后行奥拉帕利辅助治疗1年可显著改善iDFS和DDFS,DS8201可能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二线标准治疗方案,CDK4/6抑制剂显著提高PFS和OS,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阶段加入PD1抗体可提高PCR率且可延长EFS。张瑾教授则针对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专题报告,她指出,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种,随着肿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乳腺癌精准治疗之路不断推进,但传统的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仍占据重要地位,并解读了目前晚期乳腺癌化疗相关研究进展及内分泌治疗模式不断突破的新结局。
院士名家讲坛末,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总结了2021ASCO主题报告给临床肿瘤诊治的相关启示。报告中,林桐榆回顾了包括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肾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在内的2021ASCO重磅临床研究结果,同时结合临床典型实战病例分享诊疗经验并提出令人深思的临床问题。
各专题报告结束后,王小虎教授、姬发祥教授、李志铭教授、郭宏强教授、邹立群教授、于丁教授、李卉教授分别针对相关专题进行学术讨论。
10月09日下午,大会的各亚肿瘤学组会议在分会场进行。
肝癌学组专场由樊嘉院士、周俭教授、滕皋军教授、戴朝六教授、杨连粤教授主持。首先,陈敏山教授以《肝胆管细胞癌的特点与命名》为主题进行汇报,梁萍教授从《三维可视化在肝癌微波消融术后评估中的价值》进行阐述,沈锋教授从《肝内胆管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报告,孙惠川教授解读了《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黄志勇教授从《肝癌科学肝切除的理念及思考》进行讲解,毛一雷教授以《SIRT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进展》为主题进行讲授,刘连新教授则报告了《原发性肝癌不同手术方式的思考》。肝癌学组从各临床实际出发,围绕肝癌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全方位的学术报告。随后的MDT讨论由丁国善、陶开山、吴健雄教授主持,朱小东教授分享病例1例,各学者围绕实战病例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讨论。最后环节由别平、邵江华、荚卫东教授主持,史颖弘教授则针对《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进行报告。
腹膜后肿瘤学组专场由邱法波、赵纪春教授主持,罗成华教授、林桐榆教授及海南尚霖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颖致辞。由张星教授围绕《腹膜后肉瘤基因检测Panel共识及多中心试验方案》进行报告。报告结束后由多位学者进行了自由讨论。
胃肠肿瘤学组专场由徐惠绵教授致辞,李凯、刘福囝、宋永喜、朱志教授主持,徐惠绵教授从《中国胃癌临床研究传承创新之路》进行讲授,王振宁教授全面阐述了《全腔镜下消化道》重建专题,胡建昆教授则继续从《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实施和进展》进行了阐述,赵平教授从《全腔镜近侧胃切除后重建》进行报告,周圣涛教授则以《肿瘤微环境与肿瘤靶向治疗》为题进行总结,申占龙教授则从外科医生角度出发探讨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相关问题。
肺癌学组专场由陆舜教授开幕致辞,第一环节由陆舜、黄诚教授主持,焦顺昌、马胜林、林根、李娟、李强教授分别从内科、放疗、外科等角度出发,对《EGFR阳性NSCLC的治疗》《NSCLC的放疗》《ALK阳性NSCLC的治疗》《晚期NSCLC免疫治疗》以及《NSCLC外科治疗》进行系列专题报告。第二环节由邬麟、刘安文教授主持,李敏、李子明、韩昱晨、吴芳、张莉教授分别从《肺癌的早筛》《肺癌围手术期治疗》《肺癌病理诊断》《晚期SCLC化疗》以及《局部晚期NSCLC治疗》等角度进一步补充了肺癌规范化治疗各个维度的具体经验。专题报告结束后,由陈晓辉、刘志刚、孟睿教授针对相关专题进行讨论。
头颈甲状腺肿瘤学组由李超、高明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第一环节由樊晋川、赵代伟、陈建超教授主持,程若川教授就《甲状腺癌术后标准化随访体系》进行分享,朱精强教授则对《纳米碳在甲状腺的临床价值》展开了探讨,杨安奎教授就《分化型甲状腺癌热消融治疗是否可行》展开了讨论和思考。第二环节由李晓江、叶晖、吴剑教授主持,分别由郑向前教授、安媛教授、王朝辉教授对《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甲状腺癌全程质控》《晚期甲状腺癌综合治疗及思考》进行专题汇报。第三环节由魏涛、李超教授主持,冯超、薛刚、何山、吴剑、黄君华、黄蕤、卢漫、张石川、王少新、李春华教授就两例疑难甲状腺癌病例展开讨论。
转化医学学组由张明智、邹立群教授开幕致辞。第一环节由张志谦、张蕾教授主持,董坚、王琪、张莉、胡海教授分别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转化研究》《微流芯片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肺癌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转化性研究思考》和《乳腺癌糖代谢与治疗抵抗转化研究》等转化医学的研究方向进行专题报告。第二环节由周剑峰、钱文斌教授主持,张斌、张毅、高山、杨牧、钟茜教授围绕《淋巴瘤和骨髓瘤新药转化策略》《CAR-T治疗最新转化进展》《肿瘤免疫逃逸和治疗》《记忆通胀T细胞导致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抗肿瘤治疗异质性的免疫学机制探索》以及《EBV在鼻咽癌中的研究策略》等专题进行分享。最后,由会议主持张明智和邹立群教授进行总结发言。
妇科肿瘤学组专场由曹泽毅、彭芝兰、崔恒担任名誉主席,高国兰、尹如铁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各环节分别由高军、彭芝兰、田小飞、陈爱平、毛熙光、张颐、余立群、樊英、李清丽教授担任主持人。高国兰教授首先作专委会工作报告。曹泽毅教授从当前妇科肿瘤诊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出发进行讲授。高国兰教授针对阴道微生态与HPV、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报告。王沂峰教授针对外阴癌手术治疗探索进行总结。高雨农教授针对卵巢癌的维持治疗进行讲述。田蓉教授则从PET/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进行讲解。蔡红兵教授从MDT模式下的卵巢癌患者治疗选择进行阐述。尹如铁教授则分享了华西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内科治疗管理体会。郭红燕教授从微观视角出发,讲解了卵巢癌高钙小细胞癌临床诊治与基因遗传特征关系。崔恒教授则围绕卵巢癌新辅助化疗与初始减瘤术主题进行报告。
乳腺肿瘤学组专场由邵志敏、李卉担任大会主席,徐莹莹、王浩、罗婷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邵志敏、李卉教授致辞。王树森、余科达、张瑾、徐莹莹、吴斌、王廷、陶思丰、罗静教授担任主持。各讲者围绕不同专题进行讲授。首先,付丽等教授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价值、方向出发,探讨《如何构建乳腺癌临床病理的桥梁》。胡夕春教授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进行讲授。袁芃教授带来《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于鑫淼等教授针对《高危分子亚型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和展望》进行探讨。秦文星教授从《联合治疗时代,化疗+方案的骨髓抑制管理》进行讲授。石晶教授从《Trop 2 ADC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讲解。陈茹等教授则探讨了《乳腺癌治疗及全方位管理》。马骥教授解读了《2021年HER2阳性MBC治疗更新》。毛晓韵则从临床实践出发,解读了《CDK4/6抑制剂使用专家共识》。王琼等教授探讨了《未来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治疗方向》。最后,由张蒲蓉教授作《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乳腺癌诊疗策略》主题报告。
胰腺肿瘤及肿瘤支持康复治疗学组会议主席梁后杰、沈赞、刘续宝教授进行开场致辞。第一环节由梁后杰、毕锋教授主持,刘续宝教授分享华西医院胰腺癌诊治经验,陈洁教授、陈小兵教授分别就《胰腺NET药物治疗进展》和《2021年ASCO胰腺癌研究进展》进行专题报告,臧远胜教授则对《肿瘤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诊治策略》进行详细阐述,曹丹、王永刚教授则就上述专题报告展开讨论。第二环节由沈赞、张志刚教授主持,傅德良、王俭、余文熙、崔玖洁教授分别从《新辅治疗下的胰腺癌外科手术》《胰腺腺癌鉴别诊断》《中国癌症相关性疲乏临床诊疗实践解读》《胰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专题汇报,并由张剑军、焦锋教授就上述专题展开讨论。最后,梁后杰、刘续宝教授进行总结。
肿瘤内科学组专场由林桐榆教授、焦顺昌教授致辞,南克俊、毕锋、姚文秀、胡夕春、任秀宝教授担任主持,各大会讲者分别就肿瘤内科相关靶向药物如针对EGFR通路,ALK、ROS1、NTR通路,RET、MET通路,BRAF、KRAS、MTOR通路,Her-2通路,CDK4/6通路,BRCA及HRD通路以及多靶向治疗药物进展进行了详尽梳理,并对精准治疗之检测现状和趋势作出主题报告。
青委会学组专场由徐惠绵、林桐榆、朱军教授担任主席并进行开幕致辞,蔡清清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第一环节由朱波、蔡清清教授主持,以淋巴瘤治疗为着眼点,由李春蕊、张旭东、郭卉、刘盼盼教授围绕《淋巴瘤患者Car-T治疗全程管理》《CD7-CAR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研究》《肿瘤物理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和逆转耐药的策略》以及《探索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之路》四个专题进行了分享。赵连梅、吴巍、周进、葛洋、方小洁、王钊、盛巍教授参与了该环节的讨论。第二环节由蔡国响、徐莹莹教授主持,邓艳红教授着眼肠癌,对《MSI-H肠癌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专题汇报,董方教授则从《青少年鼻咽癌的角度剖析了免疫治疗的机遇和挑战》,赵久达教授聚焦三阴乳腺癌,展开了对《血管联合免疫治疗的思考》,章琦教授、林根教授分别从《肿瘤免疫治疗个体化思考》和《肿瘤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新思考》的角度,对肿瘤免疫治疗领域阐述了自身的体会。随后,龙庭凤、张慧卿、廖正凯、宋永喜、胡跃、唐振宁、李娜教授就该环节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三位主席就大会内容进行了总结致辞。
结直肠肿瘤学组专场为结直肠肿瘤MDT病例讨论会,此次讨论会由李明教授主持,顾晋、林桐榆、燕锦教授致辞,孔大陆、戴广海、刘超、李凯、邱萌、雷福明教授主持,各专家学组针对各疑难病例进行了热烈的点评和深入的学术探讨。
食管癌学组专场由杨弘教授进行开幕及主持。第一环节由傅剑华、刘天舒、陈永顺教授主持,鲁智豪教授就《食管癌的免疫治疗相关进展》进行专题汇报,刘莺教授则围绕《食管癌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了相关进展的汇总与分享。吕家华、杨弘教授分别对《同步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管理》及《食管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质量控制》进行阐述。第二环节由韩泳涛、曾珊、程玉峰教授主持,田子强教授以外科视角汇报了《食管癌左喉返周围淋巴结双悬吊清扫法应用体会》,蔡旭伟教授以放疗视角汇报了《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放疗技术应用考量》,庞青松教授针对《不可手术食管癌放免综合治疗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会后各专家教授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肿瘤早诊早治学组专场由徐忠法教授致欢迎词。徐忠法教授首先以多维度角度回顾与展望了中国结直肠癌的防诊治策略。紧接着,张瑾、史颖弘、钟文昭、苗智峰、田子强教授分别从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角度进行了早诊早治专家共识撰写工作汇报。会后徐忠法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
淋巴瘤学组专场由林桐榆教授致辞。各环节分别由沈丽达、彭志刚、伍钢、冯茹、邹立群、薛宏伟、陈洁平、折虹、苏丽萍、蔡清清教授主持。内容涵盖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T/NK细胞淋巴瘤、惰性B细胞淋巴瘤等。首先由朱军教授带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新进展,并强调精准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是治愈关键。林桐榆教授则从复发难治弥漫大B淋巴瘤相关进展进行讲授,他首先再次强调复发难治患者重新活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梳理了目前多项临床研究结果,部分研究可能改善患者生存,具有治疗前景。随后,张明智教授带来NK/T细胞淋巴瘤目前的挑战、相关对策及相关研究进展。周辉教授则从SLL/CLL最新进展进行报告。接着,顾康生教授则讲解了滤泡性淋巴瘤诊疗进展。曹军宁教授带来霍奇金淋巴瘤最新诊疗进展,并强调霍奇金淋巴瘤的需分层治疗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远期治疗毒性。张智慧教授从伯基特及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出发,阐述包括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目前的治疗挑战、相关治疗进展以及移植在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中的治疗地位。张会来教授带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包括精准分子分型指导精准治疗;CD30阳性患者优选治疗方案;一线治疗达完全缓解患者续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更低,双表观遗传学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预后,小分子靶向药物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前景等。双跃荣教授针对边缘区淋巴瘤进展进行总结。李志铭就套细胞淋巴瘤相关进展作相关报告。邹立群教授针对CD30阳性淋巴瘤诊疗现状进行了专题报告。会议间歇由张利玲、吴涛、王亚兰、洪煌明、黄河、邢晓静、陈兴贵、吴萍、郭宏强教授等各专家学者针对淋巴瘤相关专题积极提问,并与讲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
泌尿肿瘤学组会议由林天歆教授主持,黄健教授致开幕词。第一环节主题为“引领前沿”,由姜昊文、章小平、侯智、李恭会教授主持,黄健、廖洪、刘久敏、曾浩教授分别从《免疫新时代之中国尿路上皮癌诊治现状思考及未来展望》《晚期肾癌综合治疗策略》《机器人时代传统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肾肿瘤的价值》以及《F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组学特征及临床转化探索》四个专题对泌尿肿瘤的前沿方向进行探讨与展望。专题汇报后,秦卫军、岳中瑾、木拉提、郝宗耀教授展开热烈讨论。第二环节主题为“手术创新”,由徐万海、刘明、徐涛、王勤章教授主持,该环节着眼外科角度,毕建斌、牛亦农教授分别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高危前列腺癌根治术》和《ERAS全程管理的腹腔镜体腔内尿流改道体系的建立和疗效评价(ICUD-ERAS体系)》专题报告,刘志宇、姚旭东教授则结合本中心临床经验,进行《肾癌并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大医二院经验分享》以及《腹膜外原位新膀胱术10年以上随访结果》分享。第二环节汇报结束后,由程帆、李培军、康新立 、李宏召教授进行了讨论。第三环节主题为“百家争鸣”,由郭剑明、史本康教授主持。首先就《UTUC是否需要做淋巴清扫?》这一话题,正方朱刚等教授与反方陈志文等教授进行了辩论。此后刘卓炜教授就《临床T2期膀胱癌的诊疗策略》作专题汇报,该环节由叶烈夫、王剑松教授主持,汇报结束后,吕强、董文、范晋海、罗云教授进行了总结讨论。
10月10日中午12点,2021中华肿瘤大会圆满落下帷幕。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等危险因素的累加,癌症负担不断加重,我国癌症患者生存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国家癌防事业充满荆棘和挑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将继续致力于国家乃至世界的肿瘤防治和研究工作,积极发挥影响作用;四川省肿瘤医院也将继续深耕肿瘤防治事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推动健康四川行动,在争创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