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度优秀合作导师、优秀博士后及优秀管理人员评审结果出炉,我院郎锦义教授荣获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
青年强,则国家强。博士后研究人员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生力量。为了表彰在学校博士后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经校专家组评审,共评选出2021年度优秀合作导师13人,优秀博士后24人和优秀管理人员7人。作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唯一的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获得者,这一荣誉称号是对我院及郎锦义教授团队博士后培养指导工作的充分肯定。
郎锦义教授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工研究院院长、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四川省首批“天府名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郎锦义教授团队围绕肿瘤精准诊疗,围绕肿瘤放射治疗领域的重大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发挥工程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着眼于解答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提高肿瘤放射治疗效果的新技术新措施。
自我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以来,郎锦义教授团队共招收博士后7人,其中6名为我院在职博士后,其余1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在职博士后。郎锦义教授博士后导师团队包括冯梅研究员、路顺研究员、刘登群研究员等近10名中青年研究人员,有肿瘤精准诊疗、放射损伤与防护、肿瘤医工交叉等多个研究方向。近年来,郎锦义教授导师团队带领博士后在重大科研项目及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突破,为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交叉融合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其中,郎锦义教授/路顺研究员团队完成世界首个常规HDR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联合施源器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队列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妇产科学权威期刊BJO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在郎锦义教授的带领下,博士后陈梅华与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薛欣宇、邢丽丽教授团队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无线自驱动肿瘤光动力治疗系统,论文发表在国际纳米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团队博士后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立项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12篇,核心期刊论文3篇;申请专利6项,授权2项;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优秀论文奖2项。
郎锦义教授团队始终以人民生命健康为中心,不忘初心,潜心钻研。在他勇于创新,不惧失败的精神感染下,团队博士后们也坚定了敢想敢做,逐梦报国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像导师郎锦义教授一样,胸怀家国,勇挑重任,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投入科技创新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