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年前毛泽东主席题词。周恩来总理也说:“雷锋精神是憎爱分明的阶级产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而江泽民同志则提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这些评语让人肃然起敬,距离感也就油然而生。雷锋精神是对圣人的要求吗?
翻开雷锋日记,惊讶于文字的平实(完全是流水账),事迹亦很普通:政治课上的感悟,帮助战友学习,休息时间帮学校的工人搬运砖块,给路遇的老太太背包裹、找儿子,穿补过的袜子,过年前只舍得花2角5分理发,省下来的钱支援新成立的人民公社,支援遭了洪灾的家乡……
除了日记中时代特有的印记,其实他不就是很像我们身边的某人吗?对工作负责,对学习认真,对战友(同事)帮助,对他人友爱,对生活热情。这种人古已有之,称为“义人”。战国时期墨子说:“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宋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为家国天下奔走的人们;清有山东省堂邑县行乞办学的武训,虽遇诋毁而高义仍存;当今有江西婺源县浙岭的方婆为过路人免费提供白开水,留下“来去匆匆,请喝一盅。分文不取,方婆遗风”的佳话。
而在今天,这种人就是“劳动模范”、“学习标兵”、“志愿者”,李素丽、郭敏、郭明义……这些普通的人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人都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他们的坚持成就了他们自己,同时也为社会留下了一座座丰碑。
古时启蒙用的《千字文》第一句即是“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人都有向上的力量,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哪怕不能做到日行一善,但愿常心怀善念,常记得“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记得职业道德,做哪一行都要流淌道德的血液。郭明义说得好:“学雷锋不需要豪言壮语,走路不闯红灯,用餐不剩饭菜,上网不说脏话,旅游不扔垃圾。”
向雷锋学习,就这么简单。
( 赵玉娟) 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