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万物生发,处处芳菲,在我的心中,自幼便是个美好的月份。自上卫校伊始,知道了“提灯女郎”和“五一二”,五月在我的心中从此也更加亲切。每年的这一天,姐妹们总会载歌载舞,总结一年的成绩,慰问一年的辛劳;新加入护理队伍的姐妹也会在这一天庄严地宣誓……
而自从2008年起,五月,总让我回想起那山崩地裂的时刻:那一刻,天地视万物为刍狗;那一刻,天塌地陷,生灵涂炭!回想那遍地的眼泪与呼喊,更忆起,那全民互助、热血奔涌的时刻!那一刻,四川人不再是让人讥讽的“川耗子”,成都人也不再是外人眼中只图闲适的逍遥汉,而是让人敬重的“急公好义宋公明”——一刹那间,遍地都是志愿者:出租车司机、私家车急驰都江堰;献血的队伍排起长队;驰援前线、捐款捐物、帮忙卸货、义务照顾病人、帮忙维持秩序……而我们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护士,在那一刻,没有逃兵。在许多病人家属都在那地动山摇中惊惶失措跑下楼来的时候,护士姐妹们坚持在岗位上——病房里、手术台上,有护士姐妹们守在病人身边;在礼堂里都化好妆准备护士节演出的护士,立即奔回了病区,和病房护士、医生们一起,组织病房工人、家属把病人从楼上移到平地:危重病人用平车推、轮椅送,实在没有这些就用木椅子抬,也要把病人送到安全的地方。那段时间,病人们随着余震,时而搬上,时而搬下;护士姐妹们也就这样一次次地搬病人、监护仪、急救车、药品、病床、病历、输液架.....就在门诊大厅、急诊室的走廊、三住院部一楼、礼堂里,护士姐妹们细心守护着病人;在这样简陋的条件里,交接班、查房、治疗、护理,一切秩序井然。
从那天起,医院里好象少了下班这个概念。领导、干部、医生、护士、值班的、不值班的都在医院。因为大家知道,在这种时刻,伤员们最需要的就是医院,就是有可以依靠的胜似亲人的医生护士。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们天天住在值班室,原本住在院外的,为了方便随时出诊也搬回了医院的宿舍。医生护士们一边照顾着医院里的病人,一边彻夜等着灾区伤员的到来。几次接到接治伤员的任务,都是在深夜,却是半分也没耽搁,早在运送伤员的车子还没到来时,一切准备就序;伤员一到,护士一边忙着迅速分检、确认伤员信息,一边利用一切空隙,安置、照看、运输,送至病房;200多名地震伤员被陆续送到了医院,病房的护士们加班成了常态。治疗、护理,给伤员们、家属们心理辅导,给没有陪伴的伤员生活护理,安慰孤独的伤员,安排饮食、生活用品……
安顿下来以后,因着就近的便利,副院长亲自带队,到省红十字会帮着装卸一车车捐助的药品、物品,平时里那么娇气的美女护士姐妹们,也好象成了大力士,一箱箱、一包包的物品,扛上扛下,全然不顾连日来的劳累已使得双臂沉重如铁。
常常想,护士们是哪来的执着与热情呢?护理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女性的名字不是柔弱吗?护士姐妹们中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经历地震,也在当时吓得手脚发颤;也有很多人连后来的新闻报道也不敢看,因为一看就流泪;护士姐妹们中也有很多人家在震央,难道就不担心在灾区的家人吗?护士姐妹们也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需要照顾却都选择了留在医院照顾他人,心里再思念再挂牵也没有人休假回家,连续加班再多也没有人推脱,忙到没有时间吃饭也没有人埋怨。我看到了护士姐妹们疲惫的眼神、穿梭忙碌的身影、脚底的血泡,我看到了护士姐妹们渐渐瘦削的背影,也在护士姐妹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护士姐妹们以柔弱的肩膀扛起重任?
从读护理专业开始,每个护生便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男女老幼、无论高贵与卑贱,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人谋幸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的,病人是护士姐妹们照顾的对象,无论其贫富、地位、喜欢与否都必须一视同仁;上班后,入职宣言和医院对“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是深入护士姐妹们的心中。不管工作多累,外部环境多么糟糕,外人有多么不理解护士的工作,护士姐妹们在内心深处仍然觉得护理病人是责无旁贷的任务,以女性特有的慈悲情怀做好每件事,珍惜每个人。
90年前,“五一二”首次作为护士的节日命名,南丁格尔的高贵精神赋予了护士节以光芒;4年前的“五一二”,在地震中依然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和伟大。无论90年前、4年前,也无论现在以及将来,护士姐妹们会接过女神的马灯,守护病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门诊 赵玉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