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随笔 > 正文

发展中的ICU

发布日期:2004-12-14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为使重症监护病房(ICU)真正成为危重病人的避风港,“建立学习型科室,抓好学科建设”是我们ICU努力的方向。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和讨论,制定了本科室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了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作到人人有计划。我们还建立和完善了科室行风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认真自检工作中不足,按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断努力。
    ICU配有大量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担负临床重症监护治疗、培训、教学等任务。因此,要求医护人员除基本诊疗技能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各式各样医疗仪器的使用,做到采集数据准确可靠,诊治过程精确无误。科室用“学而优则存,学而优则进,学而优则胜”,来鼓励医护人员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以每一个人的高素质来保证医疗过程的高质理。全科学习风气浓厚,医生定期给护士讲课,护士每周一例行讨论在工作中所遇的问题、读书报告及疑难病例护理查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业务水平普遍提高,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本年度全科发表论文11篇,新技术的应用,在第4届病理生理及危重病医学会上交流,得到同仁们的认可,扩大了影响力。2003年科室获“护理综合目标管理”第一名。通过强化培训和考核,全科医护人员均达到ICU专职岗位技术人员要求。建科三年时间的ICU,充分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规律,医疗设备保持了较高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使之在危重病病人抢救、监护、治疗、诊断和生命支持方面既有良好的硬件保障,又有可靠的数据信息。通过我们不断努力与探索,提高了院内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在危重患者脏器功能监测与脏器功能支持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适应救治原则的条件下,抢救成功率达>93%以上。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全院各病区的急救工作,多次及时抽调人员支援特殊原因不能转入ICU的危重病人、需加强诊疗和特护的病人,充分发挥了ICU的作用。
     我们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脱机方法运用,缩短了患者带机时间,减少了病人呼吸相关性肺炎及费用;低温疗法的脑保护策略,用于脑肿瘤术后和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定位置管,预防置管时心律失常;气管切开声门下引流预防肺部感染;特殊病人胃管置管方法的改进;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控制气道粘膜损伤等。
    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ICU定会成为有自己特色的,有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科室。(重症监护病区)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