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克服术中大出血 切除胸腔复杂肿瘤
4月23日,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病房异常热闹,欧珠在哥哥索朗陪同下,送来了30条洁白的哈达,满怀深情地感谢四川省肿瘤医院医护团队。人群中,两位藏族大哥把洁白的哈达敬献给一名名医务工作者,不停地双手合十表达感激。
4月初,家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欧珠由于胸痛,到当地医院做CT检查,发现胸腔内长了个22厘米的肿瘤。肿瘤之大让欧珠慌了神,急忙求助哥哥索朗。13年前,索朗因乙状结肠癌,曾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医师燕锦为他做了手术,术后一直没有复发,生活质量非常高。
这次弟弟患病,索朗急忙与多年前的“救命恩人”燕锦主任医师联系,希望到四川省肿瘤医院给弟弟做手术。听闻求助信息的燕锦帮助欧珠联系到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彭林。
彭林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发现,巨大的瘤体已压迫推挤侵犯心脏大血管、气管、肺和食管等,患者需要尽快手术。但是,瘤体拥有丰富的滋养血管,如果不能预先识别、处理血管,会导致大出血。同时,如不能完整切除病灶,还会存在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
面对一系列难题,医院多学科团队迎难而上。胸外科、影像科、放疗科、麻醉科、肿瘤内科、营养科等,共同讨论可行的治疗方案,制订了包括手术、麻醉、意外情况处理和术后康复等全方位的预案。同时,血库团队积极备血。彭林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必要性,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为后续治疗的高效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4月15日,麻醉科团队按照术前制订的个体化、精细化预案,顺利完成麻醉。彭林带领团队与手术室主任护师卢秀英护理团队,开始了这次高难度手术。
开胸以后,情况比想象的更加复杂、危急。手术视野目之所及是一个巨大肿瘤,且持续不断出现大出血。术前准备的大部分手术预案均无法实施。此时,彭林果断决定:快速取出肿瘤以后再止血。手术团队使用血管钳(大块钳)夹住瘤蒂和侧支循环的血管,接着,钝性游离肺胸膜和食管等重要器官。与此同时,麻醉科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血库团队等紧张有序地全力配合。紧张的抢救持续近1小时,患者输血量达68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换了一遍。终于,手术团队完整切除了这个巨大肿瘤,并成功保住了患者的肺脏、食管和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手术顺利结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在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徐珊玲团队的精细治疗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危险期,术后第2天就转回普通病房。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患者第2天即下床活动,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