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会之声 > 工会活动 > 正文

以竹喻人 以人喻竹——我院陈晨的《父亲老家的竹子》

发布日期:2021-02-1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2021年2月19日,院工会收到省总工会《关于第六届四川省“玫瑰书香”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结果的通报》,我院ICU医生陈晨的《父亲老家的竹子》荣获四川省优秀征文作品奖。该文以竹喻人,以人喻竹,竹的奉献与父亲无私、勤劳的风骨重叠交替。父辈和家乡竹子的郁郁翠绿,成为胸中的一片清凉,让作者挺直脊梁,不失方向。作品质朴纯净,于简单的描述之间感人动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推动女性阅读,建设书香家庭”的宗旨,引导广大女职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全总“培育好家风──女职工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全国第八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开展了第六届四川省“玫瑰书香”家庭文化建设活动,我院在此次活动中投稿包括征文、摄影、家书、绘画等作品24件,陈晨榜上有名。

希望我院女职工继续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继续积极参与各项工会活动,充分发挥女职工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获奖作品附录:

父亲老家的竹子

我的老家在巴中市恩阳镇天星寨村,老家的房子是土墙瓦房,屋旁的自留地上种着三丛繁茂的竹子,竹子长得笔直高大,大部分竹子都有约20米高、小碗口那么粗。从春笋破土,就一根根朝着天空拼命伸长。父亲说竹子要长大必须得到阳光的照耀,不长到看得见天空,他们不会歇气。

竹子功劳可大了,爷爷用竹子划篾条编簸箕、背篓、撮箕等生产生活用品,奶奶用竹壳去掉上面的毛毛后剪成脚板样扎鞋底做新鞋给父亲、姑姑、叔父们穿。

每年竹子都会发许多竹笋,看到竹笋又多又快地生长,爷爷咧开嘴笑了。因为竹笋最多三、五个月就能长大为成竹了,就可以为家里的生活提供帮助了。但奶奶只会偶尔挖少许竹笋做给五个娃娃解解馋,父亲也不舍得扳竹笋吃,因为全家的生活支出、兄妹五人的学费都还指望着它呢。

父亲告诉我说,老家恩阳镇每逢周一、周四、周天都是赶场日,那时候还没有改革开放,一家七口人生活十分拮据,经常缺米少油,连温饱都成了很大的问题,但爷爷奶奶坚持着让五个孩子都坚持读书,每逢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的时候,爷爷就会砍些竹子到市场去卖,每次大概砍五六根,每根竹子长约二十米,重约七八斤,一捆竹子至少在四十斤左右,约能换回五元钱。

从老家到市场有十多里弯弯曲曲的山路,每次卖竹子都是爷爷用肩膀扛托到市场,父亲有时跟着爷爷一起去卖竹子。爷爷不足一点六米的个头,肩膀上扛着又长又重的一捆竹子,在山路上艰难的移动,他整个身体像是要被压垮了一样,但仍然坚持着。父亲的心情是五味杂陈,既为竹子卖后能为家里添点盐油米醋等生活用品充满期待,又为自己眼巴巴看着自己的父亲艰难负重前行而无能为力去帮助一下而难受,同时还为这么艰难才能换取那么少的一点钱而多多少少有些失落,父亲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努力读书,跳出“农门”,成为有作为的人,用努力改变命运,改变全家人的生活环境,孝敬爷爷奶奶,扶持弟弟妹妹,让他们过上轻松愉快的好日子!像竹子伸向天空一样,到高处迎接阳光。

时间一晃过去近40年了,父亲的兄妹5人都如愿跳出了“农门”,全家人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突如其来的疾病让爷爷很快离开了我们。父亲自那以后也很少再提及爷爷及老家的竹子,但父亲老家的竹子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一想起老家的竹子,我就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在全家最穷困潦倒的时期,它雪中送炭,帮助一家渡过了难关!父亲给我讲述卖竹子的情形,爷爷用他那看似并不伟岸的身躯坚强地托起了全家人的希望,带全家人走出了困境。

竹子努力生长,遇到大风弯下腰,风过后又挺直。爷爷的精神何其不像竹子一样!爷爷、父亲和家乡竹子四季不变的郁郁翠绿,已经成为胸中的一片清凉,让我在这浮躁的世界,挺直脊梁,不失方向。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