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回大地,整合二病区的儿科肿瘤患者小鸣(化名)的笑脸如同花朵般绽放,洋溢着无限希望。经过一年与病魔的抗争,终于在这个春天等到了最好的消息:治疗出院,定期随访。
一年前小鸣在外院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四脑室内巨大占位病变,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胚胎性恶性肿瘤,5-10岁的儿童较常见。术后1月,焦急的父母带着小鸣来到省肿瘤医院,在阴俊副主任医师的帮助下,制定小鸣的全脑全脊髓放疗计划。完成放疗后4周,小鸣入住整合二病区,在儿科医护团队的照顾下顺利完成后续8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一年以来的相处,小鸣一家亲自见证了多学科多专业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最先进的放疗技术手段: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系统(TOMO)的高效、精准;放疗后规范化疗的疗效巩固。忘不了小鸣为了得到色彩缤纷的鼓励“sticker”,期待着每天的医生查房;忘不了在病房渡过的快乐儿童节,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毛熊礼物。忘不了小鸣逐渐适应治疗的节奏,性格变得开朗积极,营养状态的快速恢复。初见时苍白瘦小胆怯的小人儿已经长高长胖,变得自信快乐!
曾经枯燥漫长的四季轮回中,在医者平等的倾听,耐心的帮助下,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开始转变,父亲恢复了正常工作,母亲一人也能轻松陪护小鸣完成治疗,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多。又是一年春来到,医护人员如同摆渡人,坚韧执着地把这一家人从痛苦中慢慢解救出来,用善良和温暖,抵抗悲伤,送达春天的彼岸。明媚春光中,医者仍在生命这条河流中,继续守护,带给众人无限的希望!
Tip:
儿童肿瘤不是缩小版成人肿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在2022版《WHO肿瘤分类》(俗称蓝皮书)第五版中,基于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的多层次分类,首次把儿童肿瘤单独列出进行分类。
近30年,我国儿童肿瘤发病率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每年有3万~4万名儿童确诊肿瘤,常见肿瘤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瘤)和颅外恶性实体肿瘤。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系统(TOMO)是直线加速器和螺旋CT完美的结合,在CT引导下可以做到360°聚焦、断层照射肿瘤,治疗定位更为精确,治疗过程中有图像追踪,对肿瘤进行动态跟踪定位,减少靶区漏照。是唯一可以1次完成全中枢照射、全脊髓照射和多个靶区同时照射的方式。
大于3岁的髓母细胞瘤患者,建议在术后4 周内开始放疗,延迟放疗与不良预后相关,晚于49 天放疗患儿预后明显不佳。患儿年龄<3 岁:手术后 2~4 周开始辅助化疗。年龄≥3 岁:放疗结束 4 周后开始辅助化疗。

小朋友喜爱的“sticker”

祝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