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随笔 > 正文

一件旧毛衣

发布日期:2013-01-0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我有一件旧毛衣,它已陪伴我度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每当我穿上它时就不禁想起李阿姨,回忆起和她相处的那段日子。
    那是1992年的春天,刚踏入工作岗位第三个年头的我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我主管的床位收了一位新病人李素清,45岁,卵巢癌中晚期。作为她的主管护士,我主动热情地接待了她,为她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护理常规等,同时作了自我介绍。
    陪同她来的还有她的先生和女儿,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那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癌症晚期”是何等沉重的打击!我只能尽我所能安慰她、默默地关心她。李阿姨在医生的安排下很快接受了手术,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她恢复得很好,一家人的脸上慢慢地有了笑容。
    接下来是术后的化疗,化疗的副反应令许多人痛苦不堪。每天,我把主管病人的治疗完成后一有空就到李阿姨床旁,和她女儿一起跟她聊天,她总是关心我的工作体会、情感、生活,为我的烦恼开解,为我的进步而欢喜,让我感到特别亲切。从我离开妈妈独自工作生活,就很少再能体会这样的关怀和爱护。李阿姨对我的爱就像阵阵春风温暖着我,我的心向她敞开,相互的信任使我们的情意更加深厚。
    化疗了一段时间之后,病情得到了控制,随着身体情况逐渐好转,李阿姨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不再愿意躺在床上。一有空就开始干起了手工:织毛衣。李阿姨织毛衣的功夫那是没得说,不仅花色好看,而且速度超快。毛衣针在她手上如行云流水,没几天功夫,一件漂亮的新毛衣就出炉了。一谈起织毛衣,李阿姨脸上就露出得意的表情,她告诉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学会了织毛衣,爱上了织毛衣。通过自学,掌握了各种织法,不断琢磨,创新许多精彩的式样。周围的朋友都对她织毛衣的技术赞不绝口,家人、亲戚、朋友都穿上了她织的毛衣。
    看着我们赞叹的眼神,李阿姨笑眯眯地说:你们去买线来,我给你们每人织一件!有几个同事买来了线,我怕把李阿姨累着了,一直没买。李阿姨身体状况还不错,毛衣一件件织好了,针法不同,式样不一,件件漂亮独特,花费了多少心思!
    空闲下来,李阿姨问我:“小杨,为啥不让我给你织一件呢?我多想看到你穿上我给你织的毛衣啊!”“我担心你太累。”李阿姨拉着我的手说:“小杨,我知道你体贴我,怕我累着。你照顾我这么久,就像我女儿一样,我想让你穿上我亲手织的毛衣,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也留个念想。能够再做点事情,我也高兴!”看着李阿姨期待的眼神,我忍不住泪光盈盈。
    柔软的桃红色的羊毛线,在李阿姨的手中经过织针的引导,跳跃着、穿梭着,逐渐连成片——领口、前片、后背、衣袖,上下针、 麻花针 、平针,针针平整匀齐。一个星期后一件完美的蝙蝠袖开衫毛衣呈现在眼前,我捧着这件精心织就的衣裳,抚摸着漂亮的鱼骨图案、平整的针脚、匀称的下摆,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李阿姨含笑看着欢喜惊奇的我说:“还不快穿上让我看看?”换上新毛衣,李阿姨上下打量一番,得意的说:“你的身材我看过就记在脑中啦!很合身吧! 桃红色衬得你的脸色更漂亮啦!” 我摸着她灵巧的手说:“是你的手工太好啦!这么漂亮!这么合身!只是太辛苦你了!”李阿姨拉着我的手说:“没有你的细致照顾,我也没有这样的体力来完成我的愿望啊!也谢谢你成全啦!”
    一年后,李阿姨的病情加重,病魔不断地侵蚀她的身体,腹水、疼痛折磨着她越来越虚弱的身体,情况好些时她会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就这样进院、出院,又过了半年。在一个寒冬的清晨,李阿姨静静地走了,我含着泪为她做完最后的料理,握着那双曾经辛勤为别人操劳的手,心里默默地说:“李阿姨,李妈妈,您走好,我会想您的……”
    如今,毛衣颜色已不再鲜艳,款式也过时了,但我舍不得丢弃。春秋季节,依然是我加冷热的必备家居服,穿在身上还是那么温暖、舒适。每当这时候我总会在心里默念:李阿姨,您在天国还好吗?
    李阿姨走了,她却永远活在了我心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直影响着我:真诚待人,将爱传递;只要还有能力为他人付出,就尽一份心力。在倡导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多与病人沟通,也许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沟通得以完成,爱意就被传递。世界原本就因爱才更美好!(门诊部  杨玉波)

上一条:绿叶心

下一条:出色工作 快乐生活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