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chang,读长短的长),我又来了,哈哈!”不用抬头我就知道是谁,老熟人了,每次见我都这样称呼我。“哟,中气足哦,当心肺爆炸啦!”我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笑侃老人家。老人家笑呵呵的,“就是来问你们这个问题的。今天我的孙儿哭,我一着急用力去抱了他,他有30多斤呢,不知道上次的病会不会翻?”我打量着精神饱满、脸色红润的老人,“看起来你很好呢,这样吧,王主任今天上门诊,你再去问问她吧!”老人挥挥手走向门诊。
那是五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辆飞奔的外院120急救车载着一位呼吸极度困难、大汗淋漓的老人来到急诊科。随车医生交班:这个病人吵着要来你们医院,我们只好送过来了。病人气喘吁吁的叫着:我要找王久惠主任,她最了解我的病情!我就相信她!值班的医护人员将病人推入抢救室,一边给予监护、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采集血标本,一边给王久惠主任打电话汇报病人病情。由于当天是主任门诊,来就诊的门诊病人很多,主任不能离开,但熟悉病人情况的主任判断病人为自发性气胸的可能性大,当机立断,电话指挥值班医生采取紧急措施:床旁胸片、胸外科医生会诊、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用物。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开启,快速胸片检查、急会诊及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当12点过结束门诊工作的王主任回到急诊科抢救室看老人时,他已经能谈笑风生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患者有20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史、肺功能差、有多处肺大泡,气胸虽一度缓解但无法顺利拔除胸腔引流管,复查胸片及胸部CT可见肺复张好而引流管稍有移位患者便呼吸困难,多次再发急性气胸。病人的每一次咳嗽都让医护人员心惊胆颤,随时准备抢救。而每一次的气胸发作抢救都让病人痛不欲生,也让胸外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该病人时如履薄冰。通过与胸科医生多次商量治疗方案,权衡利弊,建议病人手术治疗。可是由于病人基础疾病严重,麻醉、术后恢复关,对医生是极大的挑战,对病人也是极大的考验。恐惧不安的家属和病人忧心忡忡、犹豫不决。王久惠主任更是揪心。
由于病人的犹豫不决,病情反复近1个月了,一个周五的下午,病人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经调整胸腔引流管后症状改善。王久惠主任坐在了病人床旁,向家属和病人讲道:“如果手术,病情可能控制,生活质量会提高;如果不手术,多半就只能这样带管生活,痛苦不堪,还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身心疲惫。还是下决心吧!”听了这些话,病人终于明白了:“我知道你们一直对我好,把我的生命看得很重要,我就听你的做手术吧,就是死在手术台上,我也毫无怨言。”胸科优先安排了床位,病人转科,积极的进行术前准备。在手术前的晚上,病人家属再次打电话给王主任,诉说担心和犹豫,经过近半小时的讲解,家属放心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手术获得了成功,1个月后病人康复出院了。能自由活动、生活自理。
“主任说我没事儿呢!我太开心了!”老人看完门诊又来到急诊科,“上次要不是她帮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帮我下了手术的决心,我可能早就离开这个世界了。在急诊科的那段时光,让我了解了你们的辛苦,深深地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爱心和伟大,真的很感谢。还有,我以后的生命就交给你们啦!我不打扰你们了,回家咯!”老人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很好,辛苦并快乐着!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