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方向感的人来说,每所医院都像是一座迷宫,各种通道四通八达,却让人总也分不清方向。所以,于我这般路痴而言,长廊成为医院建筑众多元素里,最不可忽视的一种。
初见
来四川省肿瘤医院报到的第一天正值盛夏,猛烈的阳光伴着闷热的空气完全打压着我开启全新规培生活的兴奋感。我拖着大行李箱从正门进入,绕着第三住院部走过来,第一眼就看到这条百来米的长廊,我赶紧走进去。躲过烈日的暴击,整个人才缓过神来开始观察长廊两边坐着的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肿瘤患者。左边的阿姨拉着女儿的手,皱着眉头,满是绝望;右边的大叔带着鼻饲管,看起来很消瘦,也很孤单;前面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身旁围着一众子女,满脸慈祥。走完长廊的那刻,我瞬间回想起刚进入大学上职业规划课时校长说:“医院是最能看尽人间百态的地方,而医学也绝不仅是一门科学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要当好一个医生,你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你更需要是一个有感知力的人。”我知道,要成为一个好的医生,我需要学的还很多。
求知
熬过上临床前的培训、考试,转过一些辅助科室,我开始熟悉省肿瘤,也很快进入到了放射肿瘤相关的科室。那条来到这家医院首先看到的长廊,连接着放射肿瘤科室所在的第三住院部和放疗中心,成为我后来每天都会走的路。我每次跟着带教老师从住院楼到放疗中心去评估计划或是放疗前摆位亦或是做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路上时,老师会边走边告诉我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需要注意什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大概需要怎么处理;另一个病人什么时候复查,需要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如果是操作,操作的要点是什么,这个病人特殊的地方在哪里。这条长廊便成为了我的一个宝盒,每走过一遍,我就从老师那儿接过一些东西装进去,越装越多,我也就离一个合格的肿瘤医生越来越近。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我们基地还为规培学员设置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最多的时候一周有四次课,上课地点,大多在放疗中心或是信息楼。如果长廊有记忆,它应该常常看到我们三五成群,匆忙赶去上课的身影。一次次走过它,它也带走了我那些稚嫩的求知岁月。
奔跑
“杨医生,你的**病人在后装治疗室说心脏疼,喘不上气!”护士放下电话急切的呼叫我,老师去参加病例讨论不在病房,我是管床医生,只能是我去处理。我放下手里的正在办的病历,左手快速拿上硝酸甘油片,右手拖着小号氧气罐和管床护士一起飞奔去放疗中心。奔跑在长廊上的时间很短,但我脑子里像是播放着电影一般回顾着这个病人的病史、检查报告、治疗经过等等。她有没有心脏病史,她这是第几次后装,之前有没有出现过同样的情况,都可以有什么措施。从接到电话到我赶到也就三四分钟,这时间却像是拉长了好多倍。就是在这个时刻,才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被患者需要的感觉。后来,也常常听到这样的呼叫,“杨医生,你的病人晕倒在放疗中心了”,“杨医生,你的病人造影剂过敏了”,“杨医生,你的病人闹脾气拒绝治疗了”……每一次从长廊飞奔而过,都让我作为医生的底气更足一些,我是个医生了,是个被病人需要的医生。而为了成为一名好医生,我愿一直奔跑在路上。
坚持
日子长了,这条长廊我走过无数遍。陪着病人和家属经过长廊去做检查和治疗的时候,因为他们无穷无尽的疑问,偶尔也会觉得不耐烦,直到患者拉着我冰冷的手说,“杨医生,你穿得太少了”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我应该更耐心的;在上课或是下课走在长廊的时候,也会抱怨课多,觉得辛苦,直到看到讲完课继续回来加班的老师才知道,作为学生的我根本不算累;在每天经过长廊去放疗中心做一样的事情,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直到被老师提问到一问三不知的时候,才知道不是事情枯燥,是我还没认真学。两年里,这条长廊包容了我很多负面情绪,把我那些想放弃的萌芽都锁在了它的某个角落里。学医的道路太漫长了,如果说最初选择医学,是因为年少的激情,而这日复一日的坚持,只能是源于对于这份职业的信仰。
这条长廊是我规培生活里片面具象化的显影,而四川省肿瘤医院有很多条这样的长廊,它承载着一届又一届的规培生从医学生走向医生。此刻我站在长廊里打开我的宝盒,空间富余,我将继续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走过它,充实我的宝盒,充实我的医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