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两年多,自己的第一篇SCI终于成功发表,回顾自己发表文章的历程,虽有艰辛,也有感动和成长。
2019年春天,我还是一名胸外科的实习生,懵懵懂懂地在胸外科跟着戴维主治医生进行临床实习,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肺癌症状研究这个项目和团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数据的录入和核查。2019年秋天,在成为四川省肿瘤医院的一名规培生时,也正式加入胸外科肺癌症状研究团队,并进一步参与到入组和随访患者等工作。
2020年初,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团队完成了第一个观察性研究的数据录入和核查,团队的师兄师姐们都开始着手文章的写作,并激励着我想要不断进步。而我因为并没有论文写作基础,也较少接触SCI,加上找不到写作方向感到焦虑不安。在这段时间里,戴维老师经常找我谈心,耐心认真地教导我,告诉我:“一点之见即可成文。”于是,在戴维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决定从最基础的多读多看开始。
受到鼓舞之后,我开始检索大量英文文献并认真研读,虽然其中专业名词甚多,对于英文基础不算好的我难上加难。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读不懂就借助翻译工具,终于在咬牙坚持中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并且在脑中开始逐步形成了文章的初步框架。在打好基础之后,便正式开始进行数据分析和文章写作。在胸外科团队李强教授、石丘玲教授、戴维老师等老师的帮助下,我还系统学习了相关的统计学方法,并对现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耗费将近半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文章的初稿。
初稿完成不过是第一步,投稿过程也十分繁琐。在老师们不厌其烦的教导下和帮助下,我终于将文章投了出去。投稿并不意味着结束,对我而言反而又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虽然文章被拒了3次,令我有些沮丧,不过我并没有气馁,在老师们的耐心且专业的指导下,通过对文章的反复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4月27日,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消息,文章被Patient Preference and Adherence杂志接受。从最开始的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到数据分析、文章写作和投稿发表,都是在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全力支持下以及胸外科肺癌症状研究团队的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我才能顺利完成文章的发表。
优秀的团队会促进每个团队成员的进步,而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成果。作为团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规培生,我也坚信努力才会变得更加优秀。每个人都不应该被当下的环境所限制,所有的努力与坚持,有一天终会化成生活馈赠的惊喜。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心中所想而努力奋斗。路虽远,行将至,事虽难,做必成,漫漫长路,必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