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医疗救援队队员 周华丽
在2013年4月20日08:02发生的“芦山”大地震再次让全中国人民的内心颤抖,大地在震颤、山河在咆哮、灾区人民在期盼。
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救死扶伤、大灾大难之前理应冲锋在前,起好带头作用。地震发生之后,我报名参加了医院的救护队,成为第三批医疗队的队员,全面进入备战状态。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随着我院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相继奔赴灾区,我的心随着灾情跳动着、祈祷着。接到卫生厅和医院领导指示,由于芦山至宝兴的道路尚未打通,我第三批医疗队将从成都出发由阿坝方向进入这次地震的“孤岛”:宝兴县,展开救治工作。
4月22日06:17怀揣一颗激昂之心,我们从医院出发了。映秀至卧龙段,一路崎岖、泥泞、飞石、颠簸,短短的30公里路,我们前行了2个多小时。进入山区,映入眼帘的全是延绵不断的山脉,救护车在盘山公路中穿行,每前进一步带给灾区人民的希望就更近一步。巴郎山海拔4800多米,终年积雪,在翻越巴郎山时,队员们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昏、耳鸣、胸闷、恶心、呕吐,但在我们心中,这一切的困难都不是困难,压不倒英勇的医务人员,灾区的人民还等待着救援,我们要继续前行。司机师傅在吸氧的情况下仍然紧握方向盘,带着坚定的信念,带领全体队员挺进灾区。刚下巴郎山,又上夹金山,道路崎岖、狭窄、积雪,一路飞石不断、处处悬崖,但是仍然阻断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
经过1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17:43我们终于到达“孤岛”宝兴县,进入硗碛藏族乡,当地灾民热内盈眶,拍手欢呼“党和政府终于派人来啦!”,我队成为首进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医疗队!
队员们顾不上舟车疲劳,与当地政府和卫生院取得联系后,成立“四川省卫生厅硗碛藏族乡4.20抗震救灾医疗队”,立即展开紧张的救治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水电不通、通讯不通的“孤岛”藏族同胞们。
响应李总理“挨家挨户排查,不落下一户”的口号,一个个“白衣天使”、“白衣战士”便活跃在了座座雪山之上。冒风雨、顶烈日;渡泥泞小道、穿悬崖峭壁,排查工作就此展开,美丽的身影与雪山、高原相映生辉。
我队在接到医院党委指示后立即成立“四川省肿瘤医院第三批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救援中党旗飘飘,党徽闪耀,队员们充分发挥出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
每天我们翻越在不同的大山上,饿了以干粮充饥、渴了以矿泉水解渴、累了只有席地小憩,逐村逐户的巡查地震伤员。余震不断、飞石不断,但阻断不了我们救治伤员前进的步伐。有的队员受伤了、有的队员累倒了,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就这样日复一日,我们走遍了硗碛藏族乡的勒乐村、泽根村、夹拉村、咎落村、嘎日村,每天不断的排查、手术、义诊、免费发药、心理疏导、疾病知识指导、健康教育,队员们用激情与精湛的技术诠释了医务人员的天职,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送给了灾区同胞,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一起。经过大自然的洗礼,队员们的脸上绽放出朵朵美丽的“高原红”,看着灾区同胞们日益康复,我们十分欣慰。
一个微笑是灾区同胞对我们的认可;一杯酥油茶是灾区同胞对我们的感激;一条哈达是灾区同胞对我们的敬意。万水千山总是情,中华儿女心连心,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勇的东方巨龙!
在宝兴县坚守了11天,和当地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1天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共产党好!医务人员好!离开宝兴的时候,乡亲们依依不舍,挥手告别,很多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我们第三批医疗队回来了,还有许多的医疗队陆续的派往灾区,党和国家对灾区的关爱在继续,中华儿女彼此的心连在一起,相信雅安的明天会更好,祝福祖国!祝福雅安!
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