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随笔 > 正文

感动永远在我们身边

发布日期:2013-05-07   作者:    来源:     浏览量:

 ——大川医疗救援有感

 

                               我院医疗救援队队员  杨婧

 

    4月20日8时2分,无情的地震再一次袭击我们的四川大地,雅安芦山县的灾情随时都牵动着我的心。4月23日上午,我非常幸运的接到了医院的通知,作为我院第四批医疗队成员到大川镇参加抗震救灾的任务。当天下午,宋书记亲自把我们送到了大川镇与第三批医疗队做交接。此时,黄金救援72小时已经过去,整治地震伤员的阶段慢慢过去,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维系当地的医疗。我在大川镇共待了十天九夜,于5月2日顺利完成与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医疗队的交接,回到医院,完成我们的救灾任务。现在回想起来,既让人怀念又觉得感触颇多……

    我们这个队伍由三种职业组成,医生、护士、120急救车司机缺一不可,省指挥中心下达给我们的任务是负责大川镇的杨开村和小河村的巡回医疗,于是我们分成了两个小队,分别在这两个村进行巡回医疗。刚开始我们以巡山的方式开展工作,在小河村巡山时,我们发现住在山顶上有一位地震伤员尚未得到救治,我们医疗队艰难的通过山上的小路爬上住在山顶上的伤员家,伤员名叫姚徳冲,因地震时跑出家门而撞伤,左下肢无法站立和行走,疼痛剧烈,因为家住山顶,在之前村上的排查中没有发现他,伤员通过王祥医师初步诊断为左侧韧带的部分断裂,需要进行核磁检查和手术。经过请示指挥中心,我们确定了患者的转诊地为雅安,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向下看,我们的120急救车是那么的渺小,我们非常清楚单凭我们的力量要将患者转移到山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开始想各种办法,请求武警官兵的增援,可是芦山到大川的道路因为地震滑坡而阻断,武警官兵从芦山赶过来只有绕行,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要等到他们到来再转运伤员会耽误太多的时间。我们正在发愁的时候,伤员的哥哥回来了,因为他每天都会上下山,对这段山路非常熟悉,所以他非常积极的愿意试着把伤员背下山。就这样,经过几次的走走停停,伤员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被转移到山脚,我们才能顺利的将他转送到雅安市人民医院。几天后伤员为我们发回了短信,内容是:“我是被您们从大川送到雅安因脚受伤的姚徳冲。很幸运被您们救治,还在百忙中挂念。心中实是感动,千言万语只为一句:幸苦了亲人,感谢了朋友。有了您,我们坚强。生命不再脆弱,内心更温暖。愿您们平安。永远美丽。”收到短信的我们,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的雅安之行并没有因把伤员顺利转送入人民医院而结束。因为我们医疗队的药品缺乏,没有了药品,我们后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雅安离芦山县不远,于是我们决定去芦山县人民医院取药。来到芦山,地震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更加浓厚的笼罩着我们。芦山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也是一派混乱的景象,县医院院长亲自坐在门口担任分诊工作,不时的有因救灾而受伤的志愿者前来救治,我们义不容辞的协助他们就诊。从芦山回大川时已经是晚上,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一致的选择了下午刚刚抢通的道路回大川。一路上,不断的有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们站在路边,手举着感恩的牌子,鞠着躬,嘴里不停的喊着“您们幸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感到无比感动和心酸,眼泪的眼眶里不停的打转。除了感动,一路上的惊险也让我们记忆犹新。太平镇和龙门乡的灾情让我们心痛,路上塌方的巨石和断桥触目惊心,回到大川的夜晚,我们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在后面几天的日子里,我们的任务有所调整,我们开始负责杨开村和小河村的驻村医疗工作,每天在这两个村进行设点,不时的有村民请我们到他们家里为年老病重的亲人治疗和护理,有的时候要爬上山顶,有的时候要赤脚过河,偶尔也会在半夜里被叫醒去转运病人,虽然深夜很冷,但我们的心里很温暖。

    在大川的这十天的生活其实是很不方便的,我们住在大川镇小学的操场里面。我们一队共5~6个人,只有一个帐篷,只能男女混住,没有舒服的床,只有几张垫子和六床被子。这里早晚温差很大,几乎每天都要下雨,有的时候会下一整夜,听着打在帐篷上的水声,其实还是很想家,想我不到两岁的女儿。让人很难忍受的是这里的厕所没有水,每次上厕所都会感到影响食欲,整个学校只有两个水龙头可以使用,没有办法洗头、洗澡。还好,在第六天里有了水,我们可以到学校老师的宿舍里去洗澡了,这让人无比兴奋。

    现在回到成都,我还是会想念在大川的日子。其实大川是个很好的地方,有美丽的山水,有新鲜的空气。在这里有太多的感动,这里有朴实的村民,他们的热情使我不自禁想在明年再回去看看;这里有各种救灾的背影:我们的医疗同仁、电力、通讯、武警官兵,有了他们的身影,我们不再感到孤单;在这里,我们还收获了友情,同事们之间的互相照顾使每个人都懂得去感恩。大川之行,不枉此行,这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和难以忘记的回忆……

                                                                                           2013年5月4日

关闭

版权所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医疗保健信息发布审批号:〔2011〕第207号    蜀ICP备05031732号-1

医院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2691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订阅号

  • 四川省肿瘤医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