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专业工作室简介
心理专业工作室是以心理治疗师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团队,致力于肿瘤患者的心理筛查、评估和干预,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灵关怀;开展大众心理健康管理研究和知识普及,促进社会大众心理健康及康复;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维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在心理护理专科管理、心理护理人才培养以及护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心理专业工作室负责人简介
杨雄涛,副主任护师,普通内科科护士长
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音乐干预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心血管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急诊护理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糖尿病护理与教育专委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肿瘤临床护理工作,擅长肿瘤患者临床心理咨询、团体心理治疗、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早期识别及心理干预。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1项。
三、心理专业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
四川省肿瘤医院护理部秉承"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宗旨,于2013年成立心灵关怀部,2016年成立心理支持护理专业小组,2017年开设心身医学治疗门诊,签约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多点执业,联合5位心理治疗师轮流坐诊,心理专业工作室2019年12月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护理工作室。
(一)主要形式与内容
工作对象为社会公众,全院患者及家属、职工。工作内容为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心理测评系统及“互联网+医护一体肿瘤患者全程心理管理”为助力,双线(线上线下)同步开展肿瘤心理的评估、筛查、干预、随访指导及心理科普等系列服务,构建三向(病员、家属、医护)、三维(生存期、生命质量、回归社会能力)、三导(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过程导向)渐进性心理管理路径,加强心理知识传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二)工作室规模
心理专业工作室设有心理咨询门诊、个体心理访谈室、团体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测评系统、沙盘游戏模具、音响及彩铅、图纸、贴纸、手工用品等若干。拥有精神科医师、临床医师、执业药师、睡眠门诊医师、CPS注册助理心理师、心理治疗师、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总计72人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形成责任管护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及精神科医生的三级心理干预模式。由负责人全面负责工作室整体运行,实施督导巡查、教育培训、科研教学、发展策划的职能。
(三)心理专业工作
心理门诊面向社会公众、全院患者及家属、医院职工,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积极推进肿瘤患者心身诊疗模式,近2年累计心理评估及筛查3868人次,心理治疗469人次,个别心理访谈112人次,团体心理治疗592人次,心理会诊67人次,危机干预16人次。新冠疫情期间对全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计567人次,对住院患者心理筛查及干预工作共计675人次,对其中36名中重度抑郁者给予心理援助;开设心理热线,为患者提供心理志愿服务96人次,帮助广大医护人员和肿瘤患者共同渡过疫情难关。
(四)健康科普
凭借互联网医院端口“川肿服务端“,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挂号,线上咨询,获取所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同时,借助医院癌防办及学术会议系列平台,通过科普宣传、联合义诊、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的心理知识,开展主题为《面对癌症,我们能做什么?》《认识癌症调节情绪配合治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自我防护与健康指导》等科普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
(五)教育培训
构建三级精神卫生人才梯队,协助建立精神科医师、肿瘤专科医师相结合的肿瘤﹣心理复合型医师队伍,提升肿瘤专科医师精神卫生专业诊疗水平;提升心理治疗师专业胜任力;提升心理护士心理测评及一般性心理支持胜任力。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危机识别、叙事护理等专项培训,开展以叙事护理为导向的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及共情疲劳工作坊、正念工作坊等;开展《肿瘤患者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肿瘤患者自杀风险评估及自杀危机干预》等专题讲座。每年开展心理专业培训近20场次,受众3000人次左右;临床带教护理研究生及专科护士1081人次;指导对口支援单位立项市级课题2项,全院心理专题培训16次,推广专项技术2项。
(六)取得成效
心理专业工作室成员主持四川省科技厅课题6项,四川省卫健委课题5项,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项,护理学会重点课题2项;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科普文章20余篇,国际级及国家级大会发言8篇,壁报交流4篇,获奖3项。借助西部护理研究中心平台,建立西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联盟,充分发挥了心理专业工作室的区域引领和技术辐射的作用。